姜堰区老干部之家
近日,姜堰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曹春森与区史志办副主任沈凯共同莅临罗塘街道太平社区,对老党员戴万和的家庭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了考察与指导。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戴万和家中那些泛黄的照片、手写的信件以及散乱的奖章、证书等珍贵物品得以重新归类整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戴万和深情地回忆道:“我的父亲戴彩之,一位拥有超过60年集邮经验的老党员,曾担任机关集邮协会秘书长和名誉会长,被誉为扬州邮坛的‘苏北邮痴’。在整理他毕生的资料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他对党和国家的坚定忠诚与深沉热爱,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敬仰。父亲生前通过举办邮展,将红色邮品带进军营、机关、学校、社区和庙会等各个场所,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更通过红色邮品的鉴赏,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红色文化,充分展现了‘邮品育人’的独特魅力。”每一份家庭档案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它不仅是情感的纽带,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太平社区党委书记黄玉洁表示,老党员们通过整理家庭档案,不仅能让生活更加有规律,还能带来愉悦的心情,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价值。社区将继续推动家庭建档工作,鼓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珍视这份宝贵的红色记忆。
在家庭档案汇报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在金秋时节莅临姜堰,共同探讨家庭档案的建设工作。我是戴万和,一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我退休了,但我的心始终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我曾是一名乡镇企业家,现在居住在姜堰区罗塘街道太平社区米厂巷2号106室。
我的父亲戴彩之,是一位抗美援朝时期入伍的退休干部,他拥有70多年的党龄,经历过无数风雨。他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姜堰区双堡乡团委书记、官庄区文书等。退休后,他依然热心公益,为社区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兴趣广泛,尤其是对集邮情有独钟,积累了丰富的邮品和资料。
然而,去年11月,我的父亲因病离世,留下了满满几十大箱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是他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家族的传承。面对如何妥善保管和传承这些资料的难题,我感到无比纠结和困扰。幸运的是,姜堰区委老干部局、区档案局以及罗塘街道组织科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他们不仅详细了解了我父亲的藏品数量,还耐心地向我阐述了建立家庭档案的重要性和作用。在他们的建议和帮助下,我逐渐找到了整理和传承这些珍贵资料的方法。我深感他们的帮助如同“及时雨”,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然而,面对众多资料,我这位退休前的乡镇企业管理人员显得束手无策。整理这些庞杂的资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更让我感到无从下手。然而,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组织上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坚定了整理好档案的信心。
区委老干部局、档案局专门建立了家庭档案整理微信工作群,邀请省档案局的老领导和专家加入,随时为我提供鼓励和指导。目前,该工作群已有47名成员。区委档案局领导亲自指导我整理档案的方法,并明确专人负责,协助我制定整理方案,及时解答我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区委老干部局领导也每周上门了解我的工作进度,鼓励我继续努力。他们还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拨出资金,资助我购买档案盒等必要的整理材料。
罗塘街道太平社区党委也为我提供了大力支持,安排工作人员协助我进行资料整理、打印等工作,并腾出办公用房为我解决档案保管和存放的问题。
此外,我父亲尊敬的老领导、资深集邮专家许开字也多次来到我家,为我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给了我巨大的精神支持。
经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成功整理了父亲留下的所有资料,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共收集了各类资料48箱(不含珍贵邮品),共计装档168盒。这些资料不仅是对父亲一生的珍贵回忆,更是对我们家族历史的传承和弘扬。在整理家庭档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建立个人家庭档案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档案,我得以一览家乡的众多杰出人物,如女英雄高凤英、百年巨匠高二适、古代棋圣黄龙士以及京剧大师梅兰芳等,重温了姜堰的“会船节”、 “撤县设市”和“撤市建区”等历史盛况。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父亲生前致力于“邮品育人”的良苦用心,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父亲及家庭成员的成长、教育和工作经历。
通过这些档案,我们改变了对父亲的一些误解,深刻体会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更加尊敬和怀念他。这也让我更加坚信,文化不仅是国家、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整理家庭档案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对红色资源的传承。
今年7月,在第十届“黄龙士杯”世界女子围棋赛举办之际,我捐赠了父亲生前珍藏的围棋等棋类体育文化邮品40件,为姜堰的“全国围棋之乡”品牌增添了家庭的色彩。区委老干部局和太平社区居委会也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指导我建立了戴氏家庭档案室,使家庭的红色基因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共享。
下一步,我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继续加强家庭档案室的建设,发挥其在“档案育人”方面的更大作用。具体来说,我将继续整理归档所有档案,确保每盒都有目录,并增加必要的解释和注解;借助有关部门的助力,逐步实现家庭档案的数字化备份,以便更高效地查找和使用;同时,我将继续接待好每一次参观和解说,与太平社区一起努力做好档案展品进社区的工作,使家庭档案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以家庭档案为纽带,传承血脉至万代。在此,我衷心感谢大家。戴万和
(2024年9月10日)

